300架战机准备集结,美方真的准备要和我们“动真格”?美军光鲜亮丽的计划背后,有哪些难言之隐?盟友在关键时刻的反水,又会对美方造成哪些影响?
近年来,五角大楼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可不是开玩笑,甚至已经上升到视我们为“最大敌人”。美军在西太平洋方向的各种演习中,似乎已经在开始模拟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换句话说,美军看起来是真的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美军在关岛部署的战机)
首先,美国空军要进行一场为期两周、声势浩大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听名字就知道这次演习不简单,其中“敏捷战斗部署”等新型作战概念都亮相了。据说,这次演习将动用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美方称这是“历史上最庞大的美国空军演习之一”。美国为了这场演习,还专门拿出了5.326亿美元,这可是个大手笔。
那么,“敏捷战斗部署”到底是什么东西?简而言之,就是美国空军为可能的中美冲突精心打造的作战方案。因为美军发现,他们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的基地有被解放军“一锅端”的风险。所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战机分散到偏远的岛屿上,然后组成一些小分队,灵活应对攻击。一旦需要,这些小分队还能迅速集结,以躲过被一并摧毁的厄运。
(参加“竹鹰”演习的B-2隐形轰炸机)
不仅如此,“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还与其他演习配合,比如“竹鹰”演习和“护身军刀”演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从印度洋的圣诞岛一直延伸到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并且美方还将和澳大利亚主导这次演习,参加的国家也多达19个,比去年多了6个。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一演习,或许是想配合美方的应对准备行动。
但是,这一切真是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完美吗?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虽然美军在“护身军刀”演习中把澳大利亚拉下水,但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却打算在演习前一天飞往中国进行访问。这是不是让人有点意外?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介绍称,应中方邀请,阿尔巴尼斯已经确定了访华时间,目前在两国的努力下,双边关系不断改善发展,希望借这次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向前发展。
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若是阿尔巴尼斯执意和美方“一条路走到黑”,那显然不会在敏感时刻进行访华,因此换个角度看,美澳主导的军演,只不过是美方一厢情愿,澳大利亚看似配合,实则敷衍。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看起来,美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铁,似乎澳大利亚也并不想跟着美国,偏离正确的外交轨道。
其次,美军的这个“敏捷战斗部署”虽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问题重重。分散部署战斗机是一个好主意,但前提是,美军要有足够的后勤支援。此前,美国空军自己演练时,就发现分散的小分队常常因缺乏维护设备而瘫痪,因此,这种作战方式的实际效果恐怕还得再打个问号。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思考。比如,美国这类演习的频繁举行,对于地区局势的影响,是否会加剧紧张态势,是否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冲突?还有,中国的快速发展,会让美方面对哪些影响?
(“护身军刀”演习)
毫无疑问,中美之间由于利益与价值观的不同,存在着不少的竞争与摩擦。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家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伙伴。如果双方都能保持冷静,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问题,那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而这样一来,五角大楼的那些兵棋推演和军事演习,也许就少了些意义。
一个持久和平的太平洋才是世界人民普遍期待的目标。毕竟,战争从来都是伴随着毁灭与损失,而和平才是通向繁荣的桥梁。在当前这个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中,谨慎与智慧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大国对抗,还是地区争端,都需要各方的理性应对。
所以,当看到五角大楼大操大办这些军事演习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与其把资源和精力投在准备虚拟战争上,不如多思考如何化剑为犁,寻找合作共赢的道路。这样不仅能给国际社会传递出正面的信息,也能为全球的安全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臻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